近年来,"短信轰炸"成为困扰许多人的网络骚扰行为。不法分子通过自动化软件或平台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验证码或垃圾短信,导致受害者手机瘫痪,甚至影响正常通讯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个人隐私,还可能被用于敲诈勒索或干扰报警电话等关键服务,社会危害性极大。
若手机突然连续收到数十条来自不同平台的验证码短信,且本人并未进行相关操作,极可能是遭遇了短信轰炸。攻击者常利用网站注册漏洞或短信接口滥用实施骚扰。需特别警惕陌生号码的密集短信,尤其是包含"退订回T"等诱导性内容的垃圾信息,这类信息可能隐藏钓鱼链接。
第一时间开启手机拦截功能(如"防骚扰模式"),并通过运营商客服(移动10086/联通10010/电信10000)申请"短信炸弹防护"服务。切勿点击短信中的任何链接,必要时可暂时关闭短信接收功能。若骚扰涉及恐吓、勒索或干扰报警电话(如110/120),务必保留证据并向当地网警报案。
避免在非正规网站填写手机号,注册账号时优先选择邮箱验证。定期检查手机应用权限,关闭非必要应用的短信读取功能。对于重要联系人(如家人、报警平台),可设置白名单确保通讯畅通。部分手机安全软件提供"智能拦截"功能,能有效过滤轰炸短信。
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46条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正常功能等行为,违者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并承担刑事责任。若因短信轰炸延误报警或救援,肇事者将面临更严厉处罚。公民可通过"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"或12321热线进行投诉。
下一篇:短信轰炸:原理、危害与防范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