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短信电话轰炸网页成为网络黑灰产业中的一种常见工具。这类网页通过技术手段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短信或拨打电话,导致受害者手机瘫痪。其原理是利用自动化脚本或接口漏洞,绕过平台限制,批量触发验证码、广告或其他通知信息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个人隐私,还可能被用于敲诈勒索或恶意骚扰,社会危害性极大。
若手机突然频繁收到陌生短信或电话,且内容多为验证码或无意义字符,极可能是遭遇了轰炸攻击。攻击者通常通过地下论坛购买服务,输入目标号码后即可启动程序。部分网页甚至会伪装成“测试工具”或“恶作剧平台”,诱导用户尝试。需警惕的是,这类攻击可能伴随个人信息泄露风险,因为轰炸常与数据黑产关联。
遇到轰炸时,可立即开启手机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联系运营商启用“应急防护服务”。长期防护建议包括:避免在不明网站填写手机号、定期更换密码、关闭非必要应用的短信权限。对于企业用户,应加强API接口的安全验证,防止被恶意调用。若骚扰持续,可保留证据并向网信部门举报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明确规定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非法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的活动。2023年公安部专项行动中,已查处多个提供轰炸服务的黑产团伙。但由于技术门槛低、服务器常隐匿境外,彻底根治仍需国际合作。公众提高警惕的同时,也需推动平台完善风控机制,从源头减少漏洞。
上一篇:短信轰炸:危害识别与应急防护指南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