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接到过一连串的陌生来电,响一声就挂断,或者连续不断呼入?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电话轰炸”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自动化工具或软件,通过虚拟号码或改号技术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起高频呼叫。攻击者通常借助VoIP(网络电话)或非法改号平台,批量生成虚假号码,绕过运营商的基础防护机制,实现骚扰或欺诈目的。
电话轰炸的实现手段多样,主要包括三类:一是通过恶意软件控制“僵尸”设备群拨;二是利用云呼叫平台API接口编写脚本自动化拨号;三是伪造主叫号码(如显示为“银行客服”等可信号码)。这些技术成本极低,甚至可在暗网购买现成服务,使得骚扰行为难以溯源。
若发现短时间内接到多个规律性来电(如相同前缀号码、静默呼叫),很可能遭遇轰炸。建议立即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标记可疑号码。对于企业用户,可联系运营商开通“高频呼叫防护”服务,从网络侧过滤异常呼叫流量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明确规定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非法侵入、干扰他人正常通信的行为。运营商也在通过AI分析呼叫模式,封禁异常号码。技术层面,新型认证机制(如STIR/SHAKEN协议)正在推广,用于验证主叫号码真实性,从根源上遏制改号轰炸。
日常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:避免随意公开手机号;对陌生号码设置静音;启用“白名单”模式仅接听通讯录联系人。若持续被轰炸,务必保存通话记录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,同时报警处理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:心理动机与防御指南
下一篇:电话轰炸:技术揭秘与反制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