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轰炸是指不法分子通过高频拨打电话、发送短信或语音骚扰,试图干扰受害者的正常生活或骗取个人信息。常见形式包括:短时间内连续拨打陌生号码、冒充客服或公检法人员施压、利用自动拨号软件实施骚扰等。这类行为不仅侵犯隐私,还可能伴随诈骗风险。了解这些手段是有效防御的第一步。
智能手机通常内置防骚扰工具,可大幅降低被轰炸的概率。以安卓和iOS系统为例:开启“勿扰模式”后,只允许通讯录联系人呼入;在设置中启用“拦截未知来电”或“静音未知号码”;第三方安全软件(如腾讯手机管家)还能识别并拦截高频骚扰号。此外,运营商也提供“来电防火墙”服务,用户可通过短信或APP一键屏蔽可疑号码。
若已遭到电话轰炸,需立即采取行动。首先,保留通话记录和短信作为证据;其次,暂时将手机设为飞行模式或关机,切断骚扰源;随后通过运营商投诉渠道(如中国移动的10086)举报号码,要求技术封堵。对于涉及恐吓或诈骗的情况,应及时报警,并提供详细线索。注意:切勿轻信对方要求转账或透露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
预防胜于补救,建议定期检查手机权限,关闭非必要应用的电话/短信访问权;谨慎在网站填写手机号,避免信息泄露。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均明确禁止电话骚扰行为,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。若持续受扰,可向工信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,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
下一篇:没有了!